t664p464

1965年,飞行员高长吉无视毛主席禁令,直接击落一架闯入我国的敌方侦察机,谁料,

1965年,飞行员高长吉无视毛主席禁令,直接击落一架闯入我国的敌方侦察机,谁料,这却让空军领导陷入两难境地。毛主席得知之后做出批示:“拘泥于条条框框,怎么能打胜仗?” 1965年3月18日上午9点44分,一架台湾RF—101侦察机从桃园机场起飞,再次闯入大陆领空。这种美制超音速侦察机最高时速1900公里,从1958年开始已经22次入侵都全身而退。 空18师飞行员高长吉驾驶歼—6战机紧急升空迎敌,当时有个铁律:国土防空作战不能越过海岸线。但高长吉快速计算发现,如果严守这条规定,敌机17秒就能逃出领空。 千钧一发之际,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,越过海岸线追击。右发加力器突然故障,战机瞬间失去一半动力,但他硬是咬住敌机不放。 在距离海岸46公里的海面上空,高长吉在600米距离果断开火。这一炮创造了两个纪录:首次击落RF—101侦察机,也是大陆空军首次在领海外击落敌机。 被击落的台湾飞行员谢翔鹤跳伞被俘,这位台湾空军第6大队4中队中校后来交代,看到歼—6追来时还以为是老旧的米格—17,完全没想到大陆已经装备了超音速战机。 战果传回北京却引发争议,有人坚持要处分高长吉违反海岸线禁令,认为这会破坏军纪。在关键时刻,毛主席一句话定了调:“在海边线上打掉敌人,好得很!” 这个批示不仅让高长吉免于处分,还推动空军修改了作战条例。从此前线指挥员有了更多临机决断权,不再被僵化的条条框框束缚手脚。 之前每年入侵40多次的台湾侦察机,突然变得谨慎起来。RF—101的入侵次数从此骤降到个位数,再也不敢轻易犯境。 谢翔鹤后来回忆,台湾空军内部开始流传“见六就躲”的说法,专门指的是要避开歼—6战机。 高长吉驾驶的这架歼—6战机后来被送进军事博物馆,成为镇馆之宝。当时大陆自主研发的歼—6刚服役不久,性能还不够稳定,但这次实战证明了国产战机的实力。 高长吉的选择看似违规,实则体现了军人的担当。面对稍纵即逝的战机,他敢于承担责任,果断出击,最终用结果证明了判断的正确性。 从装备对比看,RF—101确实比歼—6先进。它的最高时速比当时大陆主力战机歼—5快近一倍,航程也更远。但技术优势并不等于绝对胜利,关键还要看人的因素。 1965年之后台湾空军的侦察活动明显减少,不仅是RF—101,连其他型号的侦察机也变得更加谨慎,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。 高长吉这一炮的影响远超军事层面,它告诉所有人,即使面对技术更先进的对手,只要敢打敢拼,照样能够创造奇迹。 今天的台海局势依然复杂,但解放军的装备水平早已今非昔比。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,我们的飞行员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,不用像高长吉那样冒险追击了。 “如果你是当时的空军领导,面对高长吉违令击落敌机,你会怎么处理?支持嘉奖还是按军纪处罚?来聊聊你的看法!” 主要信源:(北京电视台档案节目——中国空军首次超音速击落敌机:高长吉的英勇事迹)